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期货鑫东财配资_创业板鑫东财配资_黄金期货鑫东财配资 > 黄金期货鑫东财配资 > 股票配资平台怎么样 同样是解读“格物”,把朱熹和王阳明一对比,区别就出来了
股票配资平台怎么样 同样是解读“格物”,把朱熹和王阳明一对比,区别就出来了
发布日期:2024-10-11 12:14 点击次数:89
英伟达最受关注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再一次创下历史新高。对此,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,数据中心收入的增长,得益于对Hopper平台上生成式AI训练和推理的强劲需求。除了云服务提供商之外,生成式AI还扩展到消费者互联网公司以及企业、主权 AI、汽车和医疗保健客户,创造了多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垂直市场。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——《大学》
《大学》是“四书”中很重要的一部经典。
有人说:
《中庸》是讲道统心法: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;
《大学》是讲具体修行的功夫;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;
中间的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,就是孔子和孟子来示范“仁”和“义”。
所以“四书”的体系非常完善:
有心法(《中庸》)、有实践(《大学》),还有“现实案例”(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)。
在《大学》中,开篇就讲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
这句话该怎么理解?
或许,引入禅宗的说法,这句话就更容易理解一些:
明明德,就是“自觉”,是罗汉;
亲民,是“觉有情”,这叫菩萨;
而止于至善,是觉行圆满,这叫佛。
佛经上说,世尊讲法,有天女散花,花瓣飘落下来,诸佛菩萨“片叶不沾身”,但罗汉身上却落满花瓣。
罗汉的修行,是自证自了,通过自己修行,“证涅槃乐”;
大乘菩萨的修行,要“亲民”,即普渡众生——把众生的烦恼都当成自己修菩提的因。
而最终的修行结果,都是为了圆满无漏。
这是第一点,“明明德、亲民、至善”的三个境界。
但是“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,因为一个“在”,说明这三次层次是同时发生的。
这或许就是“知与行”的区别——
在学习时,你可以把各种层次分清楚,但在实修时,这却是同时发生的。
《大学》开篇这句话,被称为“三纲”,在接下来,还有修行次第的“八目”。
其中第一个,就是“格物”。
一、朱熹:世界这么大,你要去看看
关于“格物”,朱熹的注解是:
“格,至也。物,犹事也。穷推至事物之理,欲其极处无不到也。”
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
世界这么大,你要去看看,要把它完全给整明白了,这是做学问和修身的第一步。如果整不明白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道理,那你就可劲造吧。
作为大儒,朱熹的注解是有道理的。
关键是,到了后世,大家把朱熹的《四书集注》当成了考试的专业课本。
朱熹的说法就成了标准答案。
任何事情,一旦有了标准答案,那就会变得固化。
到了后世,大家都把朱熹说的当作“金科玉律”,要严加学习。
包括到了明朝时的王阳明。
最开始的时候,王阳明还没有成为“明朝一哥”,他对朱熹说的“格物”也非常推崇。
于是,王阳明就搞出了非常有名的“阳明格竹”的故事——
这个世界的道理都隐藏在万事万物之中,那就好好“格”呗。
王阳明拉起自己的小伙伴,两人对着窗前的竹子“格”上了。
两天后,小伙伴“格”得头晕眼花,实在“格”不下去了。
但王阳明不信邪,他就盯着竹子继续“格”。
终于,在“格”到第七天的时候,王阳明也病倒了。
大病一场。
病愈之后的王阳明就开始琢磨,或许“格物”,并不是朱熹说的那样?
这就是“心学”的发端。
后来,在遭遇过命运的各种打击,最终在贵州龙场悟道的王阳明,提出了光耀千古的“心学”。
对于“格物”,王阳明有了自己的说法。
二、王阳明:看什么看,好好磨你的镜子
同样是解读《大学》中的“格物”,王阳明和朱熹,有何不同呢?
很多年后,王阳明的爱徒徐爱(字曰仁)做出一个很好的说明。
这位徐爱,是王阳明的爱徒,有一次,他跟王阳明说起自己的一个梦:
梦中,徐爱在山里遇见一个和尚,和尚慈眉善目,对徐爱预言:“与颜回同德,亦与颜回同寿。”
后来,徐爱年仅31岁就夭折了。
王阳明听说徐爱死讯之后,非常悲痛,他仰天大呼:“天丧我!天丧我!”
这个情节,简直是当年颜回短命去世后孔子的反应。
就是这样一位徐爱,他对王阳明和朱熹的“格物”做了分别:
曰仁云:“心犹镜也,圣人心如明镜,常人心如昏镜,近世‘格物’之说,如以镜照物,照上用功,不知镜尚昏在,何能照?先生之‘格物’,如磨镜而使之明,磨上用功,明了后亦未尝废照。”
徐爱说得很实诚:人心就像镜子一样,有的人是明镜,有的人是镜面蒙尘。
朱熹讲的“格物”,就是让人拿着这面镜子去把万物照清楚。
但是,如果人心上还附着很多东西,就像镜面上覆了灰尘,那怎么照的清楚?
所以,阳明先生说的,就是不在“照”上下功夫,,而是努力把镜子磨亮。
镜子明亮了,自然能照出万事万物。
要去除内心的附着物,使自心光明显露出来,然后再去映照万物。
这就是王阳明的“心学”。
三、读懂这一句,就明白了“阳明心学”
“心学”到底是个啥?
王阳明在解释“格物”时其实已经说清楚了。
明对自己的内心,去除种种毛病,战胜人性的缺陷,向内求,而不是向外面世界去探求。
其实关于“心学”,王阳明留下了有名的“四句教”:
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
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说实话,“四句教”中的前三句话太过高深。
好在,只要读懂最后一句,也就能明白阳明先生的“心学”。
而第四句,恰恰就是王阳明说的“格物”。
为善去恶,就是把镜子擦亮,这样才能照彻万物。
这是《大学》所教的修行功夫的第一步,也是“阳明心学”修行的基础。
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股票配资平台怎么样,空谈“致良知”,也就成了空中楼阁。
上一篇:没有了